祥華鐵觀音的產地介紹
祥華鐵觀音的產地介紹
祥華鄉位于北緯25 11’、東經117 44’的安溪西部邊陲,距縣城78公里。東與長坑鄉接壤,西與華安縣湖林鄉、仙都鎮相連,南與蘆田鎮、龍涓鄉毗鄰,北與感德鎮、福田鄉交界,轄20個行政村,人口3、2萬。屬亞熱帶氣候,平均海拔800米,境內峰巒競秀,云霧繚繞,雨量充沛,泉甘土赤,十分適宜烏龍茶尢其是鐵觀音的栽培和制作,全鄉現有茶園1、8萬畝,其中茶葉綠色食品基地1萬畝,1999年茶葉產量1310噸。祥華產茶歷史悠久,早在五代之季,祥華已經產茶。祥華還盛產竹子,品種主要有毛竹、石竹、白竹。白坂又名白葉坂,盛產白竹,竹葉可加工成斗笠及用于綁粽子等。
自古以來,祥華鄉的隸屬多有變更。宋朝,祥華分屬積德鄉崇信里和金田鄉還集里、感德里。明代,還集里析為還一里、還二里,祥華分屬還一里、崇信里和感德里。清沿明制。民國屬長坑區、第三區、第二區、長康區,民國34年(1945年)10月分屬福珊鄉和多卿鄉。新中國成立后,先后隸屬長康區、第六區、十四區、珊屏區、長坑區。1965年4月成立祥華人民公社。本文由安溪鐵觀音批發網http://www.tudoufanli.com/收集整理(本批發網一市斤起按批發價發貨,個人少量購買可通過快遞做貨到付款,歡迎訂購)。1984年7月改為祥華鄉。轄美西、美侖、白玉、白坂、白珩、新寨、石獅、舊寨、后洋、珍山、崎坑、福洋、祥華、祥地、東坑、小道、鄭坑、福新、和春、河圖20個行政村。
“高山云霧出好茶”。祥華鄉多為丘陵山坡,山地面積1、8萬公頃,境內長年朝霧夕嵐,溫和濕潤,十分適宜鐵觀音生長。祥華鄉獨特的自然條件,加之勤勞、智慧的祥華茶農獨樹一幟的精湛傳統制作工藝,可謂天地人三者巧妙結合,使祥華鐵觀音無論在產量和質量上都獨占熬頭,享譽大江南北。正如胡平同志(原福建省省長、商業部部長)所題:“祥華觀音、茶葉極品”。
祥華茶鄉,最精彩的民俗要數茶王賽。茶王賽是審評茶葉質量優次的一種傳統活動。改革開放以來,隨著茶業的崛起,茶王賽逐步由民間賽事活動發展成為由村、鎮、縣統一組織的大型賽事。制茶高手和茶葉廠家選送茶葉精品參賽,聘請名茶師為主評,按色、香、味、形4個內容進行評分,優勝劣汰,最高分為本季、本地區及各個品種的茶王。
2003年后,祥華茶園老化問題逐步顯現出來,茶業的優勢地位開始受到嚴峻的挑戰。2006年來,該鄉以縣委書記尤猛軍提出的“安溪鐵觀音·和諧健康新生活”興茶新理念為指導,在鄉鎮換屆后,鄉黨委、政府及時提出三條對應措施:
1、 抓好老茶園改造,增強茶業發展后勁。在今后的三年間,每年改造老茶園334公頃。
2、 扎實推進實施促進茶業和諧、健康發展的五大工程(即生態工程、健康工程、文化工程、品牌工程、素質工程)。
3、 積極引導茶農回歸正統、傳統的制茶方式,努力保持祥華鐵觀音名茶的良好特色和優勢,重振祥華名茶雄風。
祥華鐵觀音味正湯醇回甘強。祥華茶久負盛名,產區多數山高霧濃,茶葉制法傳統,所產茶葉品質獨樹一幟,以回甘力強最為顯著。
特質典型祥華茶的特質主要體現于以下三個方面:
其一、口味純正,指該茶入口后茶味充溢,鮮有其他異味;
其二、祥華鐵觀音茶湯醇,即湯水厚實,有稠感,俗稱“茶水好”;
其三、回甘強,指茶水入口吞咽后,留于口齒舌部的感覺清甘爽朗,且強烈持久,讓人久久回味,意猶難盡。
分析祥華茶茶質特征形成原因,公認的有三點:
一是鐵觀音茶樹種純正優質;
二是種植環境自成特點;
三是制法上多數恪守傳統型方法,尤其講究發酵度適中。
鑒別技法鑒別祥華鐵觀音茶要掌握要領訣竅,較簡易的方法有:
第一,細心體味其是否回甘持久,吞湯時稍留湯水于口中片刻,之后攪動舌尖與齒相摩,湯水下咽后張嘴,有鮮甘味久存者當為祥華鐵觀音茶無疑;
第二,觀察茶湯,較稠者,無異味者,可作認定祥華茶之參考。





鐵觀音價格表:極品鐵觀音|特級鐵觀音|陳年鐵觀音|一級鐵觀音|二級鐵觀音|三級鐵觀音|四級鐵觀音|感德酸香型鐵觀音|袋泡茶批發
